“越努力,越幸运”———这句正能量满满的话,曾一度刷屏朋友圈。而在真实的生活里,天台县强生建材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庞自强则用自己亲身的经历,印证了这句话的可靠性。
又一个性情温和、表情恬淡的人,又一个看惯潮起潮落、心中吞吐山河的人———这是见到庞总的第一感觉。不急不躁,淡定从容,有股儒商的儒雅,于举手投足间彰显。唯有一双闪烁着睿智光芒的双眼,炯炯的神采飞扬,流淌着对尘世浮华的敏锐透析,洞若观火。
仍是在简陋的采访室里,“十四年 十四人”栏目组对这位业内的另一位“传奇”进行了简短的访谈。大约与浙商的背景有关,此次于庞总的访谈里,我们终于用了见缝插针的技巧,搜寻扑捉到了几缕感性的素材。在赶往东莞之前,庞总和我们分享了他与陶业的半生缘,亦分享了他对终端市场真切的感知和观点。
《十四年 十四人》栏目组:庞总您好,据了解您除了代理马可波罗、金朝阳、斯米克等瓷砖产品和安华、百德嘉等卫浴品牌外,在终端也有自己的建材市场,能否谈谈您对当前终端市场的一些看法?
庞总:我们代理的大致有三大板块的产品,瓷砖、洁具和木地板。目前的品牌大致有:马可波罗、斯米克、金朝阳、曼联、欧林如海、百德嘉、德立、安华等。在台州我们设有5000平米的建材市场,在全国其他地区则主要是与房地产开发商、政府等合作的工程项目在做,涉及到各大房地产项目,包括政府的一些工程,譬如保障房、出租房等【提及自己的产业,我们并未从庞总的表情里读到多少感情色彩,他都是平铺直叙,就事论事,想必对于既有的项目,始终是了然于心且从容的拥有着吧。但是,他的眼神里却有一缕不容忽视的炯炯信心,那份因了自信闪烁的光芒,甚至有些灼灼。】
对于终端,目前的情况主要是有品牌的高端市场走向会好,但低端的、小的无品牌的产品则不乐观。这一块可以分开两部分来说,一部分是站在经销商的角度来说,有品牌的瓷砖企业会重视对经销商的服务,大都讲求品质先行,服务紧跟,对经销商的利益有较好的保障。而无品牌或者小品牌的企业,则一般服务做得不好,导致市场不好,出现低价串货的现象严重,令经销商苦不堪言。另一方面,从消费者角度也是一样,品牌和服务很关键,且,南北市场有差异。譬如,北方市场在冬天市场会淡一点,南方则受季节影响小点。此外,南方的高端产品容易接受和推广,北方反而会在风格上受到一定的限制,尤其西北市场,中低端的产品反而会好销一些。
《十四年 十四人》栏目组:庞总的谈话里面提到许多次“品牌”,我们也可以看到庞总所代理的产品许多都是大品牌,譬如马可波罗、金朝阳等,作为大品牌的经销商,能否和我们谈谈您是怎么看待品牌的?您为什么会选择代理大的品牌?
庞总:品牌就是保障。是品质、服务、诚信及安全感附加值、含金量的综合体现和保障。品牌也不是三两年就可以建立和培养起来的,它需要持续的培养和沉淀。【提及对品牌的认知,庞总的眼神从微笑里透出一股明显的坚定,大约是他对品牌的坚持,早已植根于心底,形成了信念吧。】我自己做生意,是当作一项终身事业来做的,所以一开始就会看得长远些,会更脚踏实地的诚信经营,会非常看中口碑。这些因素,导致了我们挑选品牌代理的时候,会更为慎重,潜意识上会倾向于亲近中高端的产品,选有品牌的产品来代理。【说这段话的时候,庞总的语气和表情都显得轻描淡写,但仍然是他的眼神未能逃过记者的观察和感知,眼神里的沉静是一股注满自信的力量,不溢不飘,厚重如山海。】我们可以看到,这几年市场环境没有那么好的时候,死掉倒闭的,多数是无品牌理念或者品牌理念不强的企业。
《十四年 十四人》栏目组:庞总的生意做的很大,能和我们分享一下你能做这么好的秘诀吗?此外,我们听到您在言谈中提到许多次的另一个词汇是“服务”,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您是如何做服务的吗?
庞总:我和妻子都是那个年代思想相对超前的人,当初,没有人“下海”,我们很早就自己主动“下岗”经商,主动去适应国家经济形势的发展,同时,我们也对品牌定位有自己精准的考虑。加上多年来在业内外奠定的人脉资源,和竖立的个人诚信品牌,起到作用,很多生意都是别人找上我们的。
做生意就和做人一样,要讲仁、义、礼、信,做生意也是一种平衡,平衡你、我、他之间的关系。买卖就是合作,重在平衡上,将各方利益关系平衡好,就能长久。前面也说过,我们是将生意当作一份终身事业来做的,所以眼光会看长远,立足长远,竖立和打造自己的品牌。
我们在服务这一块上,投入很大。我们专门有一个自己的20多人的专业设计团队,为客户免费设计,上门量尺寸进行匹配的设计。同时,我们还可以随时补货上门,给予免费的咨询服务,就算不购买我们的产品,我们也提供相关信息咨询服务。这种服务,我们坚持长期细致的来做,精耕细作,已经形成非常良好的口碑和形象。【不知是不是访谈进行了一段时间了,庞总与记者打破了最初的陌生,于是,在这一段简单的回答里,他的表情终于不再是标准的客气的、商务似的、淡淡微笑,而是生发出了一股内敛的自信和自豪。他一定对自己的服务和品牌打造非常有信心,因为他的语气和神态里都有分明的自豪感。】
《十四年 十四人》栏目组:谈了许多市场和生意,我们来聊聊庞总个人的经历吧,庞总您是怎样结缘陶瓷行业的?在行业内有多少年的职业生涯了,能聊聊吗?
庞总:算一算,在陶瓷行业都有20年了吧,其实,我入行真的是一个偶然。那时候我与我妻子(我是浙大毕业的,妻子是北大毕业的)毕业后,我们都在单位里任职,之后我们一起下海。记得那时候大约是1993年,我们俩住在北京陶瓷招待所,每天天没亮就去跑业务,早出晚归【想起与妻子一起奋斗的过往岁月,庞总脸上浮现出一抹温情和岁月奔泻的淡远神情】,我们售卖的是过滤布(陶瓷企业也用得上)。因为俩人每天早出晚归的,非常勤奋,就有个做陶瓷的老板也住在这个招待所里面,认识了我们,也认可我们两口子的勤奋,所以决定用我们的过滤布。之后,我们的产品销售到了陶瓷企业,认识了许多陶瓷行业的人,然后我们自己就逐步涉足了陶瓷行业,开始卖瓷砖【庞总轻巧的将自己偶遇陶业界贵人的事情归结为偶然的幸运,但我们都知道,如果没有他们夫妻早出晚归的那股子拼搏与勤奋的感染,这位陶瓷企业的老板,应该与他们也只是相逢不相识的失之交臂吧】。
记得是1993年的时候,我们将晋江的瓷砖卖到浙江,到了1994年,一次偶然机会在我们当地的电力局看到他们用了佛山钻石牌的瓷砖,就15*20规格的那种小的砖,觉得很好,于是我就专门来佛山找钻石厂谈合作,并最终谈成合作,将钻石的瓷砖代理售卖到了浙江。【仍然是轻描淡写的一句,去佛山找钻石厂谈合作。但我们都知道,那个时代,先别说交通不便,就算交通便利,对于处于卖方市场时代、毫无营销概念的佛山陶瓷企业来说,一个陌生人来找厂家谈合作有多大难度就更难说了。但即便我们一再追问,庞总也并未再深入展开这一段回忆的细节,他只是大致说了一下当时坐车来佛山的过程】当时交通没那么方便,来佛山要先坐2天1夜的大巴到福建,再从福建坐2天车到佛山,再坐摩托车去找钻石厂,大约坐车就需要4天时间。然后谈合作花了2天时间谈妥。记得好像价格是7毛钱左右一片。
《十四年 十四人》栏目组:庞总刚刚说到在行业也有20年了,那一定见证了行业的许多变迁和历史,能否谈谈?您作为第一届中国陶瓷工业协会营销分会的副会长,能否谈谈您对分会的看法?
庞总:行业变化很大,产品日新月异,无论是产品品质还是花色品种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当然,消费者的要求也有了更大的提升。销售方面也同样有极大的变化,早期都是坐销,到1995年左右开始有了行销,1998年之后出现了特色的专卖店,并出现了打造品牌的理念。我们是中国最早一批做专卖店的经销商,也是第一批有打造品牌理念的经销商之一。
营销分会很不错,每年的经销商颁奖活动都对一线的经销商代表给予了肯定和支持,为大家带来了鼓励和信心。而分会组建的这个平台,令大家可以进行充分的交流,促进了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我个人而言,非常感谢协会的这个平台,它的作用很重要,是一个很好的桥梁作用,是我们经销商的后盾,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好的信息沟通和资源共享,让我们外地的经销商可以与佛山这边有很顺畅的信息沟通和交流。有事情了找分会这个“家”,一个电话来咨询,就能获取精准的信息,给决策带来很大便捷。【讲这段话的时候,庞总的语句里明显带有深厚的情分,他甚至多次与协会的领导进行眼神交流,眼神和神情里包含感激和感恩之情,令栏目组感动。】
记者手记
尽管庞总始终保持着在职场一贯的客气礼貌的微笑,语气也是一贯的波澜不惊,但他有一双非常与众不同的眼睛,透过这双眼睛所投射而出的炯炯神彩,记者还是读到了他内心的强韧与坚定,读到了他人生的信心与信念。
一个为了一个想法,就可以二话不说,坐四天时间的车,千里迢迢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找一家完全陌生的工厂,和一群完全陌生的人谈合作的人,记者认为,这样的人,不成功都难!
一对敢为天下先的夫妻,早在1993年就开始早出晚归跑业务,就敢在别人都想都不敢想“下海”的年代,直接双双辞退稳定的公职,下海创业。这样的夫妻俩,不将事业做到全国各地,不越做越大,都难。
庞总就是这样一个“怀揣梦想, 走南闯北”的人,他与妻子亲历了什么叫“越努力越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