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陶家说客 > 言论

5亿资产卖8千万——落水凤凰不如鸡!

——广东部分陶企倒闭后出路艰难

时间:2016-04-01 10:57:09  来源:创新陶业    责编:乔富东    阅读:   体字: [ ]
摘要: 据有关人士统计,2015下半年,由于建筑陶瓷出现零增长、甚至负增长,特别是广东的陶企以每个星期倒闭1家的平均速度,上演着关门、跑路等戏码。在这些倒闭的知名企业中,除清远蓝谷已经通过债务重组重新复产外,其他十多家企业重新点火似乎已遥遥无期。

    据有关人士统计,2015下半年,由于建筑陶瓷出现零增长、甚至负增长,特别是广东的陶企以每个星期倒闭1家的平均速度,上演着关门、跑路等戏码。在这些倒闭的知名企业中,除清远蓝谷已经通过债务重组重新复产外,其他十多家企业重新点火似乎已遥遥无期。

    笔者最近还听说了恩平某中型陶瓷厂有4条大的抛光砖生产线,占地面积400来亩。按照每条生产线投资1.3亿来估算,连厂房带固定设备及土地,最少价值5亿。据了解,这家企业从点火开工到现在,不到4年就宣布倒闭。和很多陶瓷厂一样,这个陶瓷厂也走了“购买土地--土地证抵押,购买设备--设备折价抵押贷款”的老路,总之在当地银行贷款数额不少。

    那么,企业倒闭责任最大、心里最着急的应该是谁?

    不是跑路的老板,也不是被欠债数千万的供应商,而是当地的政府!

    老板跑路后,供应商结成联盟时不时上门“静坐”,银行上亿元贷款血本无归,几百员工被欠薪数月、无米下锅......这些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都将全数推给政府去解决。

    而政府又会如何去盘活这部分“僵尸企业”?——转卖脱身!投资5亿元的中型陶企在如今产品销售不畅、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市场拍卖价格又是多少?——8千万!当然,并不是拿到这8千万,政府就可以高枕无忧,还得附加诸多条件。特别是政府如果要把僵尸企业作为加工基地,卖给大牌企业接手。如此,政府便得放低身段、笑脸相迎,折上再打折!例如,银行贷款前三年免息,后三年不抽本。又如土地证、厂房及所有固定设备等“家当”全部无条件转移其所有权至新主名下,如此等等。

    当然,政府也不是没有自己的“小算盘”——确保僵尸企业在转手后能生龙活虎、车水马龙,彻底咸鱼翻身。土地证可以给你,但使用权只有区区的几十年,而政府是会延续成百上千年。在这件事上,肯定也会有人痛骂贱卖“僵尸企业”,如同十几二十年前,痛骂当权者贱卖国企一般。实际上,在国外也有许多类似的案例,1美元或者1英镑就将几千万、几个亿的企业转让给新的企业主,同样是要求新接手的企业能承担相应的责任,最重要的是挽救濒临或已经倒闭的企业。

    按照国外的案例看,当地政府没有“一元钱”拍卖这些僵尸企业已经很不错了,而低价接手的企业老板也不必沾沾自喜,是否能彻底盘活也需要考验企业的实力。总的来看,在产能过剩的今天,低价收购倒闭企业无疑增加了这些知名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砝码。最起码,固定资产折旧已大幅度降低。

    另一方面,在广东、福建等陶瓷生产密集的省份,由于受劳动力成本增加和运输成本上升的双重因素影响,这些产量巨大的陶瓷产区,要再走“长途跋涉”迈向外省这条市场销售的老路已经非常艰难。另外,一些企业主想以投资之名到外地大规模“圈地”,坐等土地升值这条致富之路也已经被堵死。

    从笔者了解的两家著名企业投资内蒙古的例子来看,其上千亩的厂房孤零零地站立在原野上,旁边又有数千亩地被圈的工业用地丢荒。现在企业主最“糟心”的不仅是被丢荒的土地,还有当地政府每年准时到来的“土地使用税”。据悉,某企业圈了一平方公里的土地准备大上陶瓷项目,而按照最优惠的土地使用税,这100万平方米每年也要几百万的开销。所以,靠“圈地”升值,变卖兑现的途径看来也行不通。

    此外,在广东肇庆白土、金利等陶瓷生产企业,据闻很多厂连4月份点火的计划都没有,一些老板对市场的信心可以说是已经降到冰点。

    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一些企业也从“渐冻人”逐渐沦为“僵尸企业”。而对于僵尸企业来讲,出路无非两条。一是彻底关停并转行,腾出位置改为其他用地;另一方面,以各种方式被强势企业吞并。而强势企业收购僵尸企业后,又为他们廉价竞争提供了充足的弹药,从而更进一步促进中低端企业的被淘汰。

    由此看来,如同自然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个万年不变的法则般,广东、福建、江西等陶瓷产地,也已进入“淘汰正循环模式” --强者恒强,弱者愈弱。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佛山陶瓷立场。

推荐新闻

24新闻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