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5月2 7~ 5月31日在广州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琶洲展馆举行的“2016中国国际陶瓷技及建筑卫生陶瓷洁具产品展览会”,看点颇多,其中围绕“技术、装备、产品”三个项目,展示了中国建筑陶瓷和卫生陶瓷方面创新步伐。
那么,原料加工方面有哪些创新思维呢?
笔者重点和“浩丰重工”的陈健董事长以及技术部陈盛棋总经理进行了访谈。谈起连续球磨机在中国的使用情况,他们认为,大致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属于1996年~2006年。这十年间,国外使用连续球磨机早已经是非常普及,而且证明非常节能,可在中国,就是推不开。一个原因是陶瓷行业利润丰厚,企业主根本无暇顾及新节能技术和装备的使用;第二个原因,就是所谓的“原料标准化”在中国寸步难行,对原料的先行处理和均化很不重视。第二阶段,在2006~2014年间,属于连续球磨机工艺的“中国特色”探索期间。在此期间,意大利知名装备公司萨克米,率先在广东的豪邦厂进行推广使用。之后,陆续有山东的惠能、湖南的五菱、湖南湘潭的亿达、广东的浩丰等公司,进行持续不断的消化吸收改进。第三个阶段,应该在2014年之后,连续球磨机技术,逐步在大型知名陶瓷企业进行使用。例如:唯美陶瓷清远分厂,新明珠企业禄步分厂,恩平的晶鹏陶瓷,广宁的新璟盛陶瓷等。“连续球磨机在中国陶瓷中的使用,离不开原料的预处理。”陈健认为,软质粘土,通过化浆工艺,把树根等植物用“猪笼”筛去除;把砂子通过沉淀和真空履带式压滤排除,然后在巨大的化浆中转池进行均化,等待配料。把硬质原料,则通过皮带秤预先复配,进行第一次混合;然后继续粉碎(粗破,对辊磨等),视情况至到80~120目,在粉碎的同时,实际进行了第二次的混合均化。软质料的泥浆,和硬质料的复配料,在连续球磨机的加料入口进行精确配方配料。
间歇球磨机的技术核心,有大中小球胆石的配比原则;有减水剂和原料的匹配原则;有围绕球磨机转速和变频的节能技术等。
连续球磨机的技术核心何在?据笔者不成熟的体会,有以下几点:第一是连续球磨机装备本身,单体和三联体的“同轴同心”加工保证技术。这样,才可以保证减少摩擦力,节能省电。第二点,如何保证不同质的原料泥浆流,在筒体内的“流动速度同步”,从而保证配方的准确性。第三点,如何保证不同质的配方料,经过从入口到出口这一段时间的研磨,达到基本“同一细度”。
某个资深专家的看法是:“流动速度同步”可以用软质料和硬质料的流速控制(减水剂和助磨剂等),尽量把软质料和硬质复配料控制在45~50秒之内,基本就可以保证了。“同一细度”可以通过精确控制硬质料的预先破碎目数控制,保证它们和软质料“同时落地”。一般三到五次测试实验,基本可以确定最佳硬质料破碎目数。
学习、学习、再学习。
看展览,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