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近期业界一个好象很爆炸性的事件,是某媒体发布了一个好象很惊人的消息,称佛山某窑炉公司被山东某建陶企业索赔1000万元。我很耐心地仔细读完这篇大制作,始终不得要领,甚至不明白发表这样东西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小杨你怎么看?
杨:呵呵,搞媒体我只算是个新入行吧。不过我觉得一个媒体人首先要弄清楚: 到底我做的是要传播正能量还是要传播负能量?是帮助企业还是伤害企业?是促进协商还走制造麻烦?把大是大非先弄清楚,自然就会知道自己该怎么去做和何时去做了。
许:道理是这么说,但做起来很难。尤其是到了当今这个网络时代,媒体都在挖空心思去争抢眼球、争抢点击量、争做标题党,哪里还顾得了这么多?就说这个事件吧,我相信他们也是做了一些调查采访的,但肯定当时所采访到的信息只是冰山一角,以管窥豹,并非事情的最终结果,而且窑炉公司及其技术合作方事前都强烈要求不能刊发这篇负面的东西。但是反对无效,因为要抢新闻,顾不了那么多了。他们就不会想想发表这样的所谓新闻,可能会给别人带来多大的伤害和损失。
杨:所以我特别看重新闻报道发表的时机,如果时机不合适,捧场就会变成伤害。尤其是在涉事双方出现了分歧的时候,不要激动不要冲动,一定要多想一想“这事现在是时候发报道了吗?”抢第一发个惊人的消息好象很了不起,但带来的后果有时会是负面的。这样的案例在我们陶瓷行业难道还少吗?近两年有的媒体朋友就热衷于搞负面报道,听到一点风声就说谁谁谁不行了,员工讨薪了。于是很快引来大批供应商堵门讨债,还在运转的企业一下子就被搞死了。如果媒体和舆论能缓一缓,等事情清楚明朗了再报道,说不定会是另外一种结果。
许:说得好!我们陶瓷行业这种案例实在太多了。比方说前些年佛山有家很出名的陶企叫新科迪,就是这样被搞死的。我至今仍然认为这家企业的老板是个好人、能人,企业有暂时性困难但不至于会倒。可是别人偏要搞个银行挤提似的局面,谁顶得住啊。
杨:据我所知,今次报道的索赔事件,其实也并不是那么一回事。首先是双方根本就没有翻脸,事件见报后窑炉公司一行6人立马坐飞机去山东,对方企业还是很热情接待,双方一起开心的吃饭喝酒,握手言欢,去到现场共同努力把问题解决好。那家企业本来就是想利用G20开会停产的时间,尽快把窑炉调整好,所谓索赔恐怕也不是真的。现在据说连那家陶瓷企业也有点小状况了,因为见报后,经销商说原来你的设备这么差,管理这么乱,产品这么多猪毛孔,出这么多问题,也不愿进货了。同时这一家陶瓷厂的供应商也是马上人人自危,生怕这家陶瓷厂找各种理由不兑付或甚至是找各种理由索赔。但这根本就不是这家陶瓷厂的出发点和本意。看来牵涉这个事件的各方甚至是第三方,都没有谁是受益者,大家都是受害者了,何苦呢?
许:哈哈。不过信以为真的,想浑水摸鱼的人也有。听说有几家厂的小股东就在紧紧盯着这件事,看看这个陶企最后真能索赔到多少,自己也想跟着来搞点索赔。不过也有大股东坚决反对这样干: 理由是“人在做、天在看”,昧良心的事不能做。我知道这家窑炉公司的老板是个很虔诚的佛教徒,他总是说“不管是好人还是坏人,只要他是我的客户,我们就要给他服务好”,他坚决不反击、不结怨。但愿这世界真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吧。
杨:一个设备商能在佛山做了20年,在国内建造了七八百条窑炉,佛山很多知名强势陶企都是他的客户,听说他为新明珠建的窑炉就有四五十条之多。这个设备商到底行不行、好不好,业界应该有自己的判断,不会因为一时一事就改变。这次他使用的最新的热风助燃专利技术,在南方已用得很好,用到北方可能还须作些调整,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而且还需要有一个过程,所以现在还不能轻易就去下结论。
许:现在是双方都有自己的说法,我看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真相并不明朗,在这个时候发报道真的无助于事件的解决,相反只会添乱。
杨:我个人感觉现阶段来说,此时还只是一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当时双方都以积极互信的态度在处理,同时他们和我们报社都知道,变革是有一定风险和代价的,这些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当事方都愿意付出的,所以我觉得现时还没到发布新闻的时候。今天我们关注和谈论这个事件,并不是想说谁对谁错、谁是谁非,而是希望提醒、建议各方都冷静些淡定些,不要为了抢发新闻而加油添醋加以放大,越描越黑、越说越添乱。我们现在应该只关注,静观其变,静候结果。
许:在今天这个日益喧嚣而浮燥的年代,媒体人往往也是喜欢大惊小怪、耸人听闻、语不惊人死不休。我跟这家窑炉公司的技术合作方是20多年的老朋友,一开始我很生气,想写点东西把那些乱写乱说的人骂一顿出出气,看来我也是太冲动了。
杨:回到正题吧。今天我们讨论这个事情,我只是以事论事,不针对任何人,不树敌不结怨。作为行业媒体,我们需要的是行业和企业的支持,因此我们的使命必须是为行业服务,只有通过传递正确的资讯,不误导、不互黑,才能起到真正的捧场和传播正能量作用,现在行业整体低迷,我们媒体人更应该为了企业及行业,在正确的时间发出真实的报道,才能得到行业和企业的支持和拥护。“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啊!为此我想了好几个标题: “新闻报道宜择机而行”,“新闻报道要传播正能量”,“是捧场,还是伤害?”,“是时候报道了吗?”……你看看用哪个好?
许: 你比我年轻20多岁,但对待这个事件却比我冷静多了、成熟多了、高明多了。我也想通了,就像你说的,都在这个行业混饭吃,低头不见抬头见,息事宁人总比到处树敌好,谨与行业和媒体的朋友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