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纪文瑾·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
♦ 文革石湾陶塑人物创作的美术模式 ♦
1、图示语言
整个文革石湾陶塑,由一个总的明确的指导原则来规范创作思路,这个原则就是“三突出”原则。“三突出”原则是在文艺服务于工农兵的思想基础上: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的创作套路。创作目标的“唯一”,创作方法的“统一”,必然带来作品面貌的“统一”,使此时期的作品呈现一种广泛的模式化格局。
整个文革石湾陶塑,由一个总的明确的指导原则来规范创作思路,这个原则就是“三突出”原则。“三突出”原则是在文艺服务于工农兵的思想基础上: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的创作套路。创作目标的“唯一”,创作方法的“统一”,必然带来作品面貌的“统一”,使此时期的作品呈现一种广泛的模式化格局。
(1)构图模式化
在作品构图方面,大多采用“金字塔”型或斜对角线型构图。前者给人以稳定有力之感,如集体创作的《送芒果》、《保卫西沙》、《批判571工程》以及庄稼的《兰考人民多奇志》,给人一种纪念碑式的感觉。以《兰考人民多奇志》为例,虽然刻画了三个人物,但是通过其构图,让人很迅速地分辨出哪位是主角,并有效地突出主角的光辉形象,两边则是典型化的农民形象;斜对角线型构图则注重自上而下的动势,多见于表现一种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比如集体创作《艰苦创业》、《渔业大有作为》。斜对角线式的构图使作品在轮廓上有一种往上的动势,符合于题材内容的鲜明节奏。《艰苦创业》、《渔业大有作为》的构图基本相似,都表现一种汹涌前进的节奏形式,很好地体现出他们英勇的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或者是一种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局面,给观者以鼓舞和信心。这些遵循约定的类型形象和构图方式,如符号般达到最简便、最直观的视觉效果。
(2)人物形象模式化
文革时期最典型的工农兵形象一般是:工人和士兵为男性,工人身着工作服,头戴炼钢工帽,士兵身着军装,手持钢枪;农民为女性,身着土布衣,头盖白头巾,如集体创作《批判571工程》。后来根据组合的需要,会保持工人形象不变、士兵不变,农民换成男性形象,比如集体创作的《南海长城》、《送芒果》。以此类推,基本在一个框架里做有针对性的改动,整体形象保持一律。人物形象的表情也模式化:喜庆状时为咧嘴露白齿;愤怒状时为剑眉瞪眼闭唇。那种眉毛和眼尾上翘的如鹰眼般的神情借鉴了京剧中的舞台人物化妆形象,以示猎人的利眼可以看透坏人的本质。同时在人物面貌的刻画上,男女特征并不是那么清晰,女性形象从一贯地“娇羞、柔弱,甜媚”等“女性化”的强调,而代之以对健康、纯朴、英武等“男性化”性质的突出。“浓眉大眼圆脸盘”的男性化外貌和男性化着装成为最普遍的女性形象的刻画模式,刘泽棉《南海前哨》、《苗寨喜丰收》,刘炳《洪湖赤卫队》,以浓眉大眼、短发、男装、英姿飒爽等戏剧化的标志图解英雄概念,又以刘海儿、红头绳、围裙等局部外在的细节上依稀标志出女性痕迹,从而完成对女英雄双关意义的契合。以刘泽棉的《苗寨喜丰收》为例,肩挑麦穗的女农民经过作者的精心刻画,在黄色调的麦穗衬托下,有效地把观者的视线和注意力引向主要部分,从而突出了人物形象和作品主题的表现,使作品更加生动,同时女农民的面貌特征属于典型的“浓眉大眼圆脸盘”模式,细节的细致描绘增加了基于整体的丰富度,比一般僵硬的模式化作品更耐看:紧束的腰身和贴紧的衣服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女性的躯体美,这在一般草率的模式化创作中难以见到的。
《苗寨喜丰收》
《创新陶业》手机网二维码